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據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有武陵源、九寨溝、黃龍、三江并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清山、中國丹霞、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湖北神農架、青??煽晌骼铩㈣髢羯?、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14項世界自然遺產,有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和武夷山4項雙遺產,總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保護了最重要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自然遺跡。
這位負責人說,長期以來,我國探索建立了自然遺產依托自然保護地管理的機制,提升了自然保護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實現對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有效監(jiān)管。同時,通過完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相關法律、制度和規(guī)定,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等重點生態(tài)工程,加強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監(jiān)督管理,加大對遺產地生態(tài)保護修復力度,維護遺產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在自然遺產資源保護中,我國堅持生態(tài)為民、科學利用,將資源保護與民生發(fā)展相結合,通過特許經營、利益共享、生態(tài)補償、生活補助等多種方式惠及民眾、改善民生。各遺產地通過開展適當的旅游展示活動,拉動了住宿、餐飲、交通、土特產加工、手工藝制作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據了解,世界遺產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區(qū)域和文化遺存。截至目前,已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121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869項、自然遺產2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39項。
責任編輯:劉維斯
- 中國將開展首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2020-06-12
- 外交部:將繼續(xù)以穩(wěn)妥方式逐步有序恢復中外人員往來2020-06-10
- 每年1%增長 中國成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國家2020-06-09
- 1542米!中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有了新紀錄2020-06-03
- 三叉戟什么時候播出 三叉戟免費電視劇在線看地址2020-05-28
- 秋蟬各個人物大結局是什么 秋蟬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2020-05-27
- 加大宣傳力度 “福建的世界遺產”叢書首發(fā)2020-05-20
- 中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最先獲得臨床研究批件2020-04-30
- 中國近5億人不上網怎么回事 中國近5億人不上網原因是什么2020-04-29
- 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成功完成達速測試2020-04-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18載4顆衛(wèi)星 中國打造海洋水色衛(wèi)星家族2020-06-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