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5日3時55分許,劉女士正在南京的家中熟睡,但其持有的某銀行信用卡卻被人在西班牙接連消費3次,盜刷41066.9元。事后她找相關銀行交涉,但銀行認為三筆消費均憑密碼支付,應視為劉女士自己消費,責任應由其自擔。無奈之下,劉女士于今年3月將發(fā)卡銀行告上南京市鼓樓區(qū)法院,主張自己信用卡被人盜刷的損失應由銀行擔全責,理由是被告銀行系統(tǒng)不能識別偽卡。9月2日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銀行被判擔責70%,原告劉女士擔責30%。
信用卡被人在國外盜刷
30歲出頭的劉女士是南京人,2009年其辦理了一張某銀行信用卡,并一直使用。2015年某銀行南京分行將劉女士這張卡升級為陽光伊人鈦金國際信用卡。同年12月15日凌晨3時55分許,人在南京家中的劉女士正入夢鄉(xiāng),此時,其手機收到三次短信提醒,顯示她的上述信用卡有三筆消費,總款項為41066.9元。早上9時許,劉女士才看到短信,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當即撥打銀行客戶電話人工服務,確認其尾號為1978的信用卡在12月15日凌晨短短一分鐘內(nèi)有三筆消費,消費地點在西班牙CLUBATLETICOPINTOPI,三次刷卡共支出41066.9元。劉女士覺得此事蹊蹺,因為上述消費從開始到獲悉此事時,其一直在南京市鼓樓區(qū)牌樓巷的家中及去省人民醫(yī)院上班的路上,信用卡也一直在自己身上。據(jù)此,劉女士認定自己的卡被人復制后遭盜刷。
事發(fā)當日,劉女士向轄區(qū)公安機關報案,但公安機關接報后一直未能破案。事發(fā)當日,劉女士還去找發(fā)卡銀行交涉,并填寫《聲明書》,載明上述三筆交易非本人參加,本人亦未授權他人使用本人卡片或扣劃本人賬戶。交易發(fā)生時自己人在南京的家中睡覺。其向某銀行總行申請將此三筆消費作拒付處理。此后,某銀行南京分行未通過該拒付申請。無奈之下,劉女士只好忍氣吞聲一邊還款一邊繼續(xù)討說法。
狀告銀行討要說法
今年3月,劉女士將某銀行南京分行告上南京市鼓樓區(qū)法院,提出三項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對原告信用卡被盜刷的41066.9元自行負擔;判令被告承擔原告信用卡被盜刷產(chǎn)生的滯納金、分期手續(xù)費及利息共4355.81元;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劉女士的訴訟理由是,其有錄像證明事發(fā)時信用卡在本人身上,在西班牙出現(xiàn)的為復制卡。被告某銀行南京分行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導致原告的信用卡在國外被盜刷,故理應由被告自行擔責。
案件審理中,原告劉女士提供了事發(fā)當日自行拍攝的視頻,證明當天案涉信用卡在其身上,且其人就在南京。但被告某銀行南京分行認為該視頻系原告自行制作,不予認可。某銀行南京分行還認為凡是憑密碼進行的交易,均應視為持卡人所為,欠款應由持卡人歸還,本案涉及的三筆消費應為劉女士本人或經(jīng)授權的他人所為,不是盜刷。劉女士認為案涉卡片系被復制而使真卡遭盜刷,被告未能保證信用卡的不可復制性及安全性,責任應該由某銀行南京分行承擔。
法院判決銀行擔責70%
9月2日,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法院認為,原告劉女士就申請辦理信用卡所填寫的申請表及所附文件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當依照約定全面履行相應的義務。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案涉交易屬于偽卡使用密碼交易。案涉信用卡至原告起訴時,已產(chǎn)生的總損失為45449.71元。法院認定,本案所涉信用卡造成的損失,由被告銀行擔責70%,原告因密碼保管不善擔責30%。
最終法院依據(jù)查明的事實及上述責任區(qū)分,并依照我國《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的相關條款規(guī)定,判決被告某銀行南京分行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對原告劉女士信用卡被盜刷的損失自行承擔31814.80元;被告某銀行南京分行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返還原告劉女士14659.9元;駁回原告劉女士的其他訴訟請求。
連線法官:銀行的格式條款不適用偽卡
針對本案的判決,主審法官徐小菲接受采訪時說,劉女士所述收到交易提示短信以及之后撥打客服電話、填寫拒付《聲明書》、結合交易場所為西班牙以及劉女士在與客服電話通話結束后立即至公安部門報警的事實,足以認定案涉三筆交易為偽卡交易。
在信用卡交易中,銀行負有識別真實信用卡并提供安全的交易環(huán)境的義務。某銀行南京分行作為案涉信用卡的發(fā)卡行,未能保障其信用卡的唯一識別性,未能識別出他人所使用的偽卡進而造成損失,故應對偽卡交易導致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徐小菲法官還說,根據(jù)《中國某銀行信用卡章程》第十四條的約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但該章程的規(guī)定屬于格式條款,存在兩種以上的解釋,應當按照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者的規(guī)定,解釋為使用真實信用卡進行交易使用密碼視為本人所為,而偽卡交易則不適用該約定。
徐小菲法官最后說,案涉信用卡設有密碼,案涉交易能正常進行,可以推定案涉交易輸入的密碼是正確的。持卡人具有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其對密碼的泄露亦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信用卡的真實性與密碼的唯一性是案涉交易能夠進行的兩個關鍵要素,綜合本案雙方的過錯程度,酌情認定案涉信用卡被盜刷造成的損失分別由某銀行南京分行承擔70%、劉女士承擔30%。
責任編輯:黃小群
- 緊急尋人!南安一女子帶4歲幼子離家出走!家人擔心大人被騙小孩被賣2017-04-10
- 福建19萬多“老賴”被納入征信系統(tǒng)2017-04-08
- 南安3歲女童在銀行走失 民警幫聯(lián)糸家人2017-04-08
- 服務貿(mào)易外匯業(yè)務:存在問題及審核建議2017-04-07
- 福州正大廣場一女子坐樓頂“想靜靜”引虛驚一場2017-04-07
- 美國抓狂!朝鮮攻擊全世界銀行:黑客瘋狂偷錢2017-04-07
- 華為63萬人均年薪碾壓金融圈 是招行兩倍、工行四倍2017-04-07
- 公交車上遇“貴人” 女子被騙4萬多 2017-04-06
- 騰訊超富國銀行成全球第10大上市公司 市值2790億美元2017-04-06
- Apple Pay迎關鍵年:普及待提升、與銀行協(xié)議將到期2017-04-06
- 最新國內(nèi)新聞 頻道推薦
-
快遞小哥撿到500萬是怎么回事?錢被誰領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