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日報》12日發(fā)表的專訪中,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披露了上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時的一些細節(jié)。
當?shù)貢r間4月6日-7日,在海湖莊園里,特朗普首次與習近平會面。特朗普在采訪中說,他勸說習近平主席在協(xié)助美國消除朝鮮核威脅方面采取措施。習近平則耐心地向其闡述了中朝關系的歷史,使得特朗普改變了中國可以輕易消除朝鮮威脅的想法。“聽了十分鐘后,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不簡單。”特朗普說。
為應對朝鮮越來越頻繁的核導試驗活動,美國上周末向朝鮮半島附近海域派出了一個航母戰(zhàn)斗群。
特朗普還表示,朝鮮不能有核力量和核武器。他說即便朝鮮目前還沒有核投放能力,將來還是可能會有。
“目前更為重要的是關注與北京在共同應對朝鮮威脅上的合作。”特朗普說。
在兩國元首首次會晤后,習近平主席12日再次與特朗普通話。據(jù)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兩國元首就朝鮮半島局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習近平強調,中方堅持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wěn)定,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愿同美方就半島問題保持溝通協(xié)調。
資料圖:駛入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的“卡爾·文森”航母戰(zhàn)斗群
此外,在匯率問題上,特朗普表示,美國政府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去年競選期間,特朗普曾承諾,當選總統(tǒng)后會立即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他表示并不會在本周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中將中國列入這個名單,他說,近幾個月來中國并未“操縱匯率”。
【相關閱讀】“習特會”能否驅散中美貿易戰(zhàn)的硝煙?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會晤。鑒于兩國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這場“習特會”廣受世界關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Yves Tiberghien教授認為,“習特會”是數(shù)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雙邊首腦會議,全世界都停頓下來,矚目地球上兩個最強大男人之間的激烈交鋒,以及衰落的超級大國與日益強大的挑戰(zhàn)者之間的痛苦對抗。
從此前的中美關系來看,這場“習特會”確實意味著一場激烈交鋒或“痛苦對抗”。競選期間,特朗普大肆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上臺后,又是與蔡英文通電話,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又是推動“薩德”入韓,刺激中國人的政治神經,可以說為中美關系蒙上了厚厚的陰影。3月30日,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發(fā)文,稱“下周與與中國的會晤,將非常困難……我們再也不想擁有巨大貿易赤字,也不想失去工作崗位。”31日,他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要求商務部調查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貿易濫用”和“非互惠行為”,并且尋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具體辦法。
2016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3479億美元,占其貿易逆差總額的近70%。特朗普的抱怨和行政命令,顯然主要針對中國而發(fā)。因此,特朗普必定是帶著一肚子怨氣,接見中國領導人的。
事實上,美國智庫和主流媒體,也沒對“習特會”抱有太大期望。他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事務缺乏基本了解,沒有明確的對華立場和戰(zhàn)略,同時又極度自以為是,不但與媒體關系緊張,而且往往拒絕高級智庫的理性建議。簡言之,很多人覺得特朗普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問號,根本談不上構建一套成熟的對華戰(zhàn)略。
現(xiàn)在看來,美國智庫和媒體有點低估了特朗普團隊。特朗普團隊對中國領導人的細心接待,對孫輩演唱《茉莉花》、背誦《三字經》的精心安排,與中國領導人的順利會談,對中美全面對話機制及“百日計劃”的認可,都反映出他們并非魯莽無知、毫無章法。相反,真正到了節(jié)骨眼上,特朗普團隊頭腦清醒,禮節(jié)周到,了解對華事務的復雜性,知道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行事,而是必須尋求合作。
資料圖:特朗普可愛的小孫女清唱中國歌曲《茉莉花》
“習特會”確立的中美對話機制,包括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執(zhí)法及網絡安全、人文和社會四個領域。我們現(xiàn)在尚不能確定,這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能否化為解決中美沖突的有效途徑,但是它們至少意味著,火星碰地球般的中美貿易戰(zhàn)爭,短期內不會出現(xiàn);中美雙方也不會訴諸單邊行動,完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傊瑹o論經濟還是政治,中美之間應該暫時都不會有“擦槍走火”的危險。
但是,未來幾年內,中美之間能否由“全面對話”,找到化解經貿沖突的途徑,實現(xiàn)深度合作,則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目前,中國在對美貿易中,始終保持著巨額順差地位,理所當然希望維持現(xiàn)狀;美國在對華貿易中,不僅年年陷入巨額逆差,而且由于工廠外遷,導致工人失業(yè)或生活水平下降,一直試圖改變現(xiàn)狀。因此,中美之間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于美國。準確地說,主要來自決定其對華政策的特朗普政府。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將主導著中美經貿關系的中期走向,而在“習特會”創(chuàng)建的全面對話機制之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又取決于三種力量的共同塑造。
第一種力量是美國國內的主流階層。這些人作為全球化紅利的分享者和認同者,主張理性看待中國崛起,希望中美走向合作而非對抗。他們大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要么極度反感特朗普,要么試圖改變特朗普。而特朗普作為“草根”代言人,則主要關注如何扭轉貿易逆差,如何增加工人就業(yè),因而對主流精英的主張或建議,往往嗤之以鼻,拒絕接受。但是,從“習特會”來看,特朗普政府實際上并沒有“背叛”主流階層,他們在中美會談中所展現(xiàn)出的理性姿態(tài),所體現(xiàn)出的對中美傳統(tǒng)關系的基本認可,都是主流階層所期望的。
第二種力量是支持其上臺的草根階層。這個階層在全球化中失去工作,或者生活朝不保夕,懷有深深的失落感。他們痛恨全球化,痛恨支持全球化的美國政府,希望選出一個敢于向體制“開炮”的人,重塑國內外政策,讓自己重歸中產階級行列,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就是他們選出來的代言人。特朗普上臺以后,必須兌現(xiàn)自己的競選承諾,將美國從高額貿易赤字中解脫出來,并讓草根階層過上中產階級生活。這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施政綱領,也是主導其對華經貿政策的關鍵因素。
第三種力量是中國的對美經貿政策。特朗普政府在制訂對華戰(zhàn)略時,當然會以自身需求作為出發(fā)點,但是中國政府的對美政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特朗普政府的實施手段。如果中國以開放、合作的姿態(tài),積極與特朗普政府接觸,推動其深入了解中國事務、理解中美關系的復雜性,特朗普團隊中的穩(wěn)健派可能就會占據(jù)上風,推動其在對話的軌道上尋求解決沖突的手段。反之,激進派就有可能成為主導,使得對話機制困難重重,名存實亡。
目前來看,美國主流階層和草根階層的訴求,都是非常明確的。當這兩種訴求相對平衡時,特朗普政府可能就會堅持中間路線,即除非迫不得已,不會采用激進方式解決問題,而是盡量通過經濟談判,挽回對華貿易的頹勢。特朗普上任不到三個月,便從“聲討”中國驟然轉為“對話”中國,就是這兩種訴求大致平衡的結果。
特朗普意識到一味對中國進行“聲討”并不能解決問題
至于中美對話的結果,則取決于美國的“要價”和中國的考量。在當前的條件下,特朗普執(zhí)政團隊面臨重重掣肘,且美國不能離開中國貿易的支持,故而漫天要價的可能性不大;而中國將維護主權統(tǒng)一和周邊安全視為核心利益,且閑置資本眾多、經濟體量龐大,在經濟貿易談判中具有一定松動余地。如此一來,中美兩國在全面經濟對話機制中,雙方達成共識的可能性較大,出現(xiàn)貿易戰(zhàn)爭的可能性偏低。
但是,如果美國國內的兩種利益訴求失衡,特朗普政府的選擇余地就會大大縮減,就必須“選邊站”。到時,中美經濟對話的難度便會隨之升高。此外,即使特朗普政府處境依舊,而如果中國在十九大以后,出于各種各樣的考量,不愿或不能在經貿談判中做出相應的松動,特朗普求助貿易戰(zhàn)的機率同樣會大幅度升高。
總之,“習特會”應該能夠消除中美“擦槍走火”的危險,但是能否驅散中美貿易戰(zhàn)的硝煙,還要看美國國內政治及中美雙方博弈的結果。
責任編輯:劉微
- 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應特朗普要求唱情歌 觸礁的美菲能否“生情”2017-11-14
- 習近平會見韓日菲三位鄰居,原汁原味的對話來了!2017-11-13
- 中美關系新篇章——北京會晤集錦2017-11-10
-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日韓停留天數(shù)不同 韓國對美日蜜月關系很警惕2017-11-10
- 實用外交的典范 中美簽超2500億美元創(chuàng)紀錄大單 2017-11-10
- 朝鮮半島近況 中美達成“半島核問題共識” 讓半島實現(xiàn)無核化!2017-11-10
-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故宮博物院2017-11-09
- 中美元首夫婦同游故宮 三大殿前感受古老文明2017-11-09
- 韓總統(tǒng)文在寅請?zhí)乩势粘浴蔼殟u蝦” 日本不悅:不利三國合作2017-11-08
- 朝鮮半島最新消息 中國外交部:望半島有關各方盡快重返談判軌道2017-11-0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