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恒亮)剛放假,騙子就盯上“假期檔”,對學生家長實施詐騙。短短十多分鐘,廈門一所學校就有5名家長先后被騙轉賬。昨日,廈門警方為此發(fā)布預警,并通過典型案例揭秘騙術。同時,警方還總結了三類寒假期間常見騙術,提醒學生家長小心防范。
典型案例 預交“學費”,十多分鐘騙了5家長
1月17日下午3時6分,市民林先生在查看手機的時候,看到在自己兒子就讀的幼兒園家校聯(lián)系QQ群里,“班主任林老師”發(fā)送了一些關于“2021年放假通知的具體事項及預收下學期學費”的文檔,還提供了一個校財務處會計代收賬號,讓家長通過手機銀行進行轉賬繳費,并及時將轉賬截圖備注“家長+孩子姓名”發(fā)送群里。
林先生看到發(fā)送上述信息的人的名字和頭像都跟自己兒子班主任的一模一樣,而且已經有不少學生家長把轉賬截圖發(fā)到群里了,便深信不疑。于是,林先生點開了群里的《關于放假相關事宜以及預收下學期學費安排通知》的文檔。
據(jù)林先生報警時說,文檔里的主要內容是收取下學期的學費,一共是3690元,并提供了一個收款賬號。林先生于是用手機銀行向該賬號轉賬3690元。
然而,就在當天下午3時19分,林先生看到自己兒子的班主任在QQ群里發(fā)消息,稱群里發(fā)送繳費通知的“班主任”是騙子冒充的!學校根本沒有“預交學費”的工作!讓家長不要轉賬匯款!
這時,林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而在假老師開始發(fā)送詐騙信息、真老師澄清事件之間的短短十多分鐘里,與林先生有共同被騙遭遇的家長就有5人!這5個家長,每個人都被騙了3690元。
騙術揭秘 冒充老師,騙子忽悠家長轉賬
廈門警方分析,林先生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老師以繳交學費詐騙家長的騙術。除此之外,還有所謂“接種疫苗”、“報名培訓班”等說辭。騙子事先盜用受害者子女的班主任或老師的QQ賬號,隨后在群內發(fā)送虛假繳費信息,利用家長未仔細核實信息真?zhèn)渭鞍l(fā)送信息者真實身份實施詐騙。
據(jù)林先生回憶,其實騙子行騙過程中有很明顯的漏洞。雖然騙子在QQ群里的昵稱和頭像都與真實的班主任一致,但真實的班主任顯示的是“群主”,而騙子沒有任何的顯示。林先生之所以當下立馬轉賬,主要就是看到了有其他家長已經轉賬匯款,也就沒有過多核實了。
警方提醒市民群眾尤其是學生家長,在QQ、微信或者其他聊天工具上收到任何要求繳費的信息,一定要通過電話等其他渠道多方進行核實確認,切勿貿然匯款。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撥打96110反詐勸阻專線進行咨詢舉報。
警方提醒
寒假期間,小心三類騙術
第一類,兼職刷信譽騙局。騙子通過網頁、招聘平臺、QQ、微信、短信、抖音等渠道推廣兼職廣告,以開網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網上好評、信譽度為由,招募人員進行網絡兼職刷單。騙子利用話術誘騙被害人,在其提供的鏈接或者App上進行購物付款操作,承諾在交易后返還購物費用,并給予額外提成。一般在刷單過程中,被害人刷第一單時,騙子會小額返利讓被害人嘗到甜頭;當被害人刷單交易額變大后,嫌疑人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返款并將其拉黑。
第二類,返利騙局。騙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發(fā)布信息,稱有“發(fā)紅包返利”活動,拉人入QQ、微信群,誘導被害人轉錢,實施詐騙;或通過加被害人微信、QQ,謊稱和男(女)朋友分手并獲得一筆賠償金,想要報復對方,以受害人發(fā)紅包將獲得返還更多金錢為借口實施詐騙。
第三類,網絡游戲騙局。騙子在社交平臺推廣充值游戲幣、游戲點卡優(yōu)惠或優(yōu)惠購買的廣告,誘導被害人先付款,制作虛假的各種游戲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圖,發(fā)送截圖給被害人獲取信任,對其實施詐騙。或騙子發(fā)布買賣游戲裝備、游戲賬號的廣告信息,誘導被害人在架設的虛假游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鷺島愛心義工協(xié)會舉辦“愛國愛崗愛公益 2021-0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