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旬老漢開網店被騙四千 老人“觸網”須防騙
海峽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小斌 通訊員洪恒亮)隨著越來越多的老人“觸網”,冒充客服、冒充理財平臺工作人員……各種網絡詐騙“魔爪”也伸向老年人。今年1月至9月,廈門警方共接報針對60周歲以上老年群體實施的詐騙警情64起,詐騙總金額達269.9萬元。
今天是重陽節(jié),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fā)布老年人防騙提醒和典型案例。記者從中獲悉,今年1月至9月,廈門警方共接報針對60周歲以上老年群體實施的詐騙警情64起,受害者被騙總金額達269.9萬元。其中,年紀最大的受害者86歲,最大一起詐騙金額達72萬元。
不單是傳統(tǒng)的電信詐騙,隨著越來越多的老人“觸網”,冒充客服、冒充理財平臺工作人員……各種網絡詐騙“魔爪”也伸向老年人。
【騙局1】
老人開網店被騙4000元
老劉今年70歲,平時喜歡集郵。今年9月中旬,他抱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想法,把自己長期以來收集的郵票掛到網上售賣,希望在賺點錢的同時,也能結交一些集郵愛好者。于是,他便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個店鋪。
不一會兒,老劉在阿里旺旺上收到一條信息,對方自稱是“淘寶客服”,稱老劉的網店有一些權限尚未開通,導致店鋪沒法進行正常交易。老劉一聽,心里急了,詢問“客服”該如何處理。“客服”先后以交“店鋪保證金”、“認證授權費”等理由,要求老劉到銀行轉賬4000元。
9月20日,“客服”再次要求老劉轉賬時,老劉起了疑心,向淘寶官方客服核實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于是報警。
警方提醒:老年朋友嘗試新鮮事物本無可厚非,但最好與家人、朋友多溝通,多向了解情況的人請教,遇到疑問要及時與網站官方客服聯(lián)系,謹防被騙。
【騙局2】
貪圖高收益被騙6萬元
今年7月,65歲的李女士收到一條微信加好友的申請,通過申請后,對方自稱是某理財平臺工作人員,并詳細詢問了李女士的個人情況、存款情況等。
隨后,對方向李女士推薦一款“高收益理財產品”,不斷吹噓該理財產品除了收益高之外,周期特別短,只要30天就可以把本金和收益一并取出來。
交談中,對方還向李女士提供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以及其他“客戶”的收益情況截圖,以此打消了李女士的疑慮。于是,李女士便到銀行向對方指定的賬號轉賬6萬元用于“理財”。
一個月后,當李女士準備把6萬元本金和9000元收益取出來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微信已被對方拉黑。意識到被騙后,李女士報了警。
警方提醒:老年朋友面對理財產品一定要多加甄別,不能盲目相信陌生人承諾的高額回報,不隨意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最好通過正規(guī)機構選購理財產品。
警方分析
白天撥打電話
避開老人子女
晨報記者了解到,冒充親友領導、冒充警方查案、中獎詐騙等電信詐騙也讓老人頻頻“中招”。那么,為何騙子能屢屢得手?
警方分析,以冒充親友領導詐騙為例,騙子往往抓住老年人易產生同情心的“軟肋”,以“前來探親需要車費”“在外發(fā)生事故急需用錢”等為名向老年人實施詐騙。不少老人對親友前來探望抱有期待,未經核實而被騙。
而冒充查案詐騙案件中,騙子常會以涉及重大案件來恐嚇老人,擊潰老人心理防線后,要求其轉賬匯款以證“清白”。
警方回訪今年遭遇冒充查案詐騙的6名老年人時發(fā)現(xiàn)有兩個特點:1.騙子均選擇在白天撥打老人家中座機;2.騙子在與老人交談過程中,均要求老人“不能告訴子女,否則會給子女惹麻煩”。民警表示,騙子選擇白天老人獨自在家時打電話,并利用老人對子女的情感紐帶,向老人威脅恐嚇,都是為了提高詐騙成功率。此時,老人不要驚慌失措,一定要先告訴子女和家人,也可撥打110核實并報警。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警方一年挽回損失超2億元 打掉280個詐騙窩點2019-03-29
- 騙子惦記上了“特價機票退改簽” 警方繪出騙術流程圖提醒2019-03-29
- 用直播平臺交友她騙走暖男七萬2019-03-28
- 九大類型詐騙須提防 30歲以下年輕人上當受騙增多2019-03-28
- 三明100多名老人共被騙450余萬元,只因輕信這件事……2019-03-27
- 假借“申請廉租房” 南平延平區(qū)一男子詐騙14萬余元2019-03-27
- 投資購物平臺就能賺暴利?這波操作就是騙人的2019-03-27
- 男子在網上搜索申辦信用卡 被步步下套騙走7500元2019-03-27
- 臺灣一詐騙集團專向大陸女子行騙 共13人被起訴2019-03-27
- 上周有23名學生遭遇網絡騙子 一女生本想看演唱會被騙1.6萬2019-03-2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yè)下月可領穩(wěn)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