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共有9個項目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包括南音、中國剪紙、媽祖信俗、中國傳統(tǒng)木結(jié)構(gòu)營造技藝、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guān)習俗……”6月8日上午,在三坊七巷福建非遺博覽苑,身穿紅色小馬甲、佩戴“工牌”和擴音器的小小講解員林詩晴,正熱情地為游客介紹福建非遺。
林詩晴為游客介紹福建非遺。記者 燕曉 攝
今年11歲的林詩晴是福州市中山小學五年級學生,去年1月,她參與非遺知識學習和講解實踐,順利通過考核,成為第一批非遺小小講解員,加入福建省非遺博覽苑文化服務(wù)隊。之后的1年多時間里,她經(jīng)常與非遺故事打交道,成為一名非遺“達人”。
“每次陪著孩子來,游客都夸她講得好。”林詩晴媽媽吳女士的語調(diào)中帶有幾分欣喜。吳女士告訴記者,林詩晴所在的中山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非遺體驗的課后服務(wù),包括福州軟木畫、冷凝合香制作技藝、剪紙等。“這種非遺微培訓,她特別喜歡,每次都會把做好的成品帶回來,還給我們科普非遺技藝。”
傳承弘揚非遺的種子自此在林詩晴心中萌芽。林詩晴說,她最開始擔任的是三坊七巷小講解員,每次為大家講解到省非遺博覽苑時,她都大力推薦。她也對里面的非遺充滿興趣。“一看到要招非遺小小講解員,我就趕緊報名了。”
如今的林詩晴說起非遺如數(shù)家珍。油紙傘、壽山石雕、軟木畫等福州非遺的故事,她爛熟于心;唐卡漆畫的魅力讓她難以忘懷,特地去福州三寶城·雕刻工藝品總廠參觀“美美與共——閩藏唐卡漆畫精品展”,和大師交流;為了向游客展示木偶戲的提線手法,她專程去泉州看木偶戲……
前不久的“六一”非遺游園會也讓她津津樂道。“和傳承人老師們一起吹樹葉、唱南音、做軟木畫或者漆扇,很好玩,而且非遺技藝背后都有歷史故事,我覺得太有意思了。”
非遺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也讓林詩晴的講解更加精彩。去年春節(jié),在博覽苑,她和不少孩子一起穿上了禮服,按傳統(tǒng)禮儀,動作莊嚴緩慢,虔誠獻上佾舞。“之前在林則徐紀念館講解的時候,我不是很了解林則徐入選佾生在文廟前跳佾舞的意義。”林詩晴告訴記者,她體驗了佾舞后,再去介紹林則徐的這段經(jīng)歷時,會著重為游客介紹佾舞這項非遺代表的禮樂文化。
久而久之,林詩晴儲備的非遺知識越來越多。她在學校給同學和老師講非遺,帶動大家一起了解非遺。好幾名同學受她鼓舞,成為第二批非遺小小講解員。
吳女士說,她也從林詩晴身上學到了很多非遺知識,空閑時間會欣賞閩劇等。“她擔任非遺小小講解員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們會一直支持她。”
介紹福建省非遺技藝,穿梭在非遺文化展區(qū),講述非遺之美;分享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chǎn)守護者林徽因的傳奇事跡……半個小時的時間里,林詩晴帶完了一組游客,在大家的掌聲中結(jié)束講解。“我會堅持每周都來,希望大家能通過我們的講解,了解福建的非遺故事。”(記者 燕曉)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古畫 四川博物院:深感抱歉 將引以為戒2023-07-10
- 廣州舉辦臺灣青年嶺南文化講解員大賽2023-05-30
- 13歲小講解員把泉州故事講給全世界聽2021-03-23
- 古城講解員培訓班報名結(jié)束 共有415人報名 年齡最小僅7歲2019-11-28
- 福州臺江:看,百年老街那一抹志愿紅2019-02-22
- 23位講解員宣傳展示美麗福州2018-12-19
- 閩侯舉辦閩都文化講解員大賽 近300名學生參與2018-12-10
- 三坊七巷志愿講解員肖國升:外地人成了坊巷通2018-12-04
- 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建設(shè)行動2018-11-12
- 35位新講古人正式上崗 為泉州古城在地文化發(fā)聲2018-09-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高考直通車”送考1800多趟次 為歷年之2024-06-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