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岱疍民文化公園,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福州新聞網(wǎng)2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文 林雙偉/攝)“以前,我們擠在木船上,經(jīng)常吃不上飽飯;現(xiàn)在,有房住、有學上。你看,我們還有一個疍民文化公園。”昨日,連江縣東岱鎮(zhèn)東水村74歲村民劉用成熱情地向記者介紹,“元宵節(jié)后,我們將征集老物件及省級非遺疍民漁歌等,在公園打造疍民民俗文化館。”
對于劉用成等人來說,當下可謂雙喜臨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家庭年收入達到20萬元,口袋鼓了起來;春節(jié)期間,家門口新添鄉(xiāng)愁公園——東岱疍民文化公園,精神富了起來。
東水村位于敖江入海口,是個純漁業(yè)村,也是連江疍民主要聚集地,全村有709戶2392人。疍民,又叫連家船民,千百年來隨波飄蕩、以船為家,故有“水上吉普賽”之稱。
剛剛建成開放的是東岱疍民文化公園一期。該公園總面積9999平方米,規(guī)劃建設三個主題區(qū):迎·今朝園——以展現(xiàn)美好生活為主,設置“中國夢”今朝長廊、迎賓廣場等;動·安康園——以運動休閑為主,建設籃球場、足球場、民俗文化廣場等;憶·疍民民俗園——以疍民民俗文化為主,設置魚水情廣場等。
“原先,這里是荒地,垃圾成堆,是全村最臟的地方?,F(xiàn)在,這里是全村最美的地方,是休閑好去處。”東水村包村干部孫蘇航介紹,建設此公園是為了更好地留住疍民鄉(xiāng)愁記憶,激勵后代弘揚勤勞勇敢的疍民精神,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該公園是東水村疍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我們那一代人窮,蓋的是破棉絮,穿的是破麻衣。”劉用成說,“我的運氣好一點,還能念上兩年書。”1980年,東岱鎮(zhèn)征用120畝土地作為建設用地,讓流浪的連家船靠了岸。從此,劉用成等人擁有了真正的家。
到了劉用成兒子這一代,他從事漁業(yè)捕撈作業(yè),眼下月收入過萬元,口袋富了起來。劉用成說:“現(xiàn)在,我的大孫子在外地念大學,小孫子在東水念小學,腦袋也‘富’了起來。”
“大伙發(fā)揚敢闖敢拼的精神,從事遠洋捕撈,從小漁村跑到了大西洋,好的時候一年能賺20萬元。”村民連國強說,他去年通過努力賺了100萬元,致富路越走越寬。
孫蘇航告訴記者,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東水村從“一窮二白”變?yōu)?ldquo;產(chǎn)業(yè)興旺”:遠洋捕撈業(yè)發(fā)達,鰻魚產(chǎn)量居全縣之首;村里貧困戶脫了貧,村民安居樂業(yè),去年村財收入也達到15萬元。
責任編輯:趙睿
- 親人在海上事故中去世 連江苔菉40名未成年人受觀護2021-11-23
- 連江:黨史教育進鄉(xiāng)村 為發(fā)展添動力2021-11-23
- 連江開展基層執(zhí)法隊伍整訓2021-11-19
- 連江安凱安海聯(lián)合所開展流動人口宣傳2021-11-19
- “魁龍少年”:講連江故事 樹文明新風2021-11-18
- 連江稅務:加強稅企溝通 增進便民辦稅2021-11-18
- 連江縣科協(xié)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活動2021-11-18
- 連江“橘”勢大好 永泰“蔗”里豐收2021-11-18
- 連江開展夜間大排檔專項整治2021-11-17
- 連江海洋生物標本館 展品可由學生提供2021-11-17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