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醫(yī)院舉辦漸凍人病友會
海峽網6月21日訊(海都記者 章微 文/圖)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3年前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zhàn)賽”,讓這一罕見病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病最殘忍的地方就是“清醒看著自己死亡”。
由于該病非常少見,公眾甚至一些醫(yī)生都對此病缺乏認識,早期的漸凍癥常常被誤認為頸椎病。昨日,福建唯一一家“漸凍人救助服務示范基地”——福建醫(yī)科大學附一醫(yī)院舉辦了“漸凍癥(ALS)公益講座和病友會”,其中就有這么一位被誤診的患者。
被當作頸椎病 術后病情加重
漸凍癥,學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得漸凍癥的人像被冰雪凍住一樣,身體漸漸地萎縮和無力,直到喪失任何行動能力,但他們的頭腦清醒如常,清晰地看著自己呼吸衰竭,逼近死亡。最為人熟知的漸凍癥病人,要數英國科學家霍金。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一醫(yī)院副院長王檸教授說,他曾接診過一名60多歲的男患者?;颊吆脦啄昵笆峙e不高、手麻,手部肌肉萎縮,他以為是肩周炎,查了核磁共振,發(fā)現(xiàn)頸部椎間盤突出壓迫了神經。當地的醫(yī)生建議通過手術解除對神經的卡壓,結果手術后病情反而加重了。后來通過會診,他被確診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
王檸教授說,“漸凍癥”首發(fā)癥狀多數為單側手部或上肢肌肉無力和萎縮,部分病人表現(xiàn)為下肢無力,少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言語不清。隨著病情進展,肌肉無力和萎縮會累及全身,最終導致呼吸肌無力,呼吸衰竭而死亡。
王檸說,由于本病非常少見,早期經常被誤認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一些患者還被誤診為腦血管病,長期吃藥、打針,耽誤了最寶貴的早期治療階段。
閩發(fā)病率不高 有癥狀及時排查
“這3年來,附一醫(yī)院也收集了兩三百例漸凍人病例。”王檸說,福建并沒有漸凍癥的發(fā)病率統(tǒng)計。全球大概的發(fā)病率為1.5~2.7/10萬人,好發(fā)于40~60歲,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關鍵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保護人體運動系統(tǒng)中尚未發(fā)生變性和壞死的神經元,在有效時間內延緩疾病晚期的到來。
他建議,如果市民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癥狀,應及時就診。目前,漸凍人的平均存活時間為2.5年,但如果被診斷得了這個病也不要過于悲觀。這個病的病情發(fā)展因人而異,臨床上有數據顯示,病程達到5年的有20%,10年的有10%,20年以上的有5%。
漸凍人有什么癥狀?如何鑒別?請掃描本文二維碼,關注海峽都市報健康公眾號“有醫(yī)說醫(yī)”,輸入關鍵字“漸凍人”,即可查看。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漸凍癥女博士留遺囑捐遺體 專家:做最后努力挽救2017-10-16
- 法國女性安妮患“漸凍癥” 赴比利時申請安樂死 漸凍癥有多可怕?2017-09-12
- 臺研究者揭開神經病變機制 或有助于漸凍癥治療2016-03-1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