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鄉(xiāng)在大都市里生活的田暖,每次在廚之寶紅外線灶上烙薄餅,就會想起小時候的祖母,就有一股“隔代親”的暖流涌上心頭。隔代親,是指老年人帶孫子輩的普遍現(xiàn)象,據說這樣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獨,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極大寬慰,甚至還會煥發(fā)起尚未泯滅的童心。隔代親現(xiàn)象,更多地是體現(xiàn)了老對小的情感依戀。
田暖一直記得,小時候的家鄉(xiāng)到處都是田野,陽光很清朗,麥子只用一小會兒時光,就由綠轉黃了,季節(jié)的心事仿佛也隨著麥子不斷地變換。風把晾曬在空地上的白帳子吹得手舞足蹈,像要脫離竿子飄起來了似的。阡陌縱橫,青草披蓋,小羊在田野上啃著草兒,白花花地點綴著綠布匹。
早上,田暖常常會隨父母到田間去,露水在草尖上滴溜溜地打轉,野風吹得包谷桿摩挲作響,竊竊私語。地頭像是剛下過一場蒙蒙雨,濕漉漉的,閉著眼睛聞,植物混合著泥土的清香闖入鼻孔,心脾,像一碗陳釀的醅酒,叫人醉倒。這是大自然給農人的浪漫贈禮,城市的人是沒有福分領受的。
對農人來說,大清早的涼意是不能浪費的,大人們要先做一會兒農活再回去吃早飯。父母在前頭掰玉米,田暖負責將掰下的玉米拾成小山堆。田地就在離村子西邊的小路盡頭,到飯時了,祖母就高著嗓子喊一聲田暖的乳名:暖兒——田暖就從苞谷地探出頭來,喚答應父母,然后撒歡似的跑到田埂上收拾農具。
通常,祖母早上會炒兩個圓碟小菜,然后用葫蘆瓢舀好面粉,勻上水,搟得薄薄的,抹上黃油,小火慢慢烙。一張薄餅,一碟土豆絲兒或小青椒,一缽面籽湯,田暖吃得肚兒滾圓才放碗。之后,父母會歇息一會兒,祖母也要進入午睡了。這時,田暖會偷偷地溜出來,來到家門口轉悠。巷子被雨水沖刷出一道小水渠,露出來很多渾圓晶亮的鵝卵石。田暖提個籃子,從家門口一直撿到村子東頭,偶爾有慈眉善目的老人出來,給上田暖幾顆桃子,幾顆草莓。
長大后,已經二十多歲的田暖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黃昏時仿照著祖母的樣子和面,在廚之寶紅外線灶上,她把搟得均勻的面片兒放進熱度剛剛好的鍋里,戴著防熱手套一圈圈轉動,待到香味從鍋里飄出,再翻另一面繼續(xù)烘烤。鼻子靈的人老遠就能聞出麥香,而循著記憶里的麥香,田暖一次次地到達慈樸的祖母身邊,仿佛又看見她烹小菜,搟面片兒,然后熬綠豆粥供田間歸來的人解渴。
記憶中的老家磚瓦灶間,總是積了厚厚的柴灰,祖母圍著圍裙捧來一小捧苞谷桿,拿來火柴盒,抽出一根,緩緩地劃著,然后拉動風箱,等著薄餅的味道沖破籠蓋,溢出來。有時候柴禾并不聽話,濕噠噠的,怎么也點不著,熏得祖母眼淚直流。屋外,煙筒里躥出陣陣炊煙,遠遠地田暖就知道什么時候灶膛里火剛剛升起,什么時候火烈了,火小了,什么時候飯好了,祖母該喚田間地頭之人歸來了。
如今,每次父母來大都市里看田暖,她都要給父母烙點薄餅,算是一起回憶祖母。父親一次比一次肯定田暖的烙餅手藝,說她的薄餅有祖母的味道。田暖想,如果祖母還健在,她一定要為祖母買上一臺無煙、無明火、不熏鍋的廚之寶紅外線灶,如果可以,田暖要一口一口地認真地品嘗祖母做的薄餅,把這份“隔代親”的愛植入胃里,植入心里。
責任編輯:王姍菲
- 最新產業(yè)資訊 頻道推薦
-
摩拜單車引領“中國智造”走向全球 正式進入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